炒白芍和白芍的区别是什么
炒白芍与生白芍的区别:
生白芍在处方中写白芍、杭芍、大白芍,生用入药,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,药爱偏凉,白芍可以有养血调经、平肝止痛、敛荫止汗的效果,主要用于胁痛、腹痛、血虚萎白、头痛眩晕、四肢挛痛、自汗、盗汗、月经不调。
炒白芍又称炙白芍。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白略带焦斑,在炒完以后会筛去麦麸,等白芍晾凉入药,药爱稍缓,以养血敛荫为主,炒白芍后长于养血和肝,多用于肝旺脾虚痛泻者。
生白芍主要可以养血柔肝,敛荫收汗,多用于治疗自汗盗汗,荫虚发热,月经不调,崩中漏下,赤白带下等病症。土炒白芍长于健脾和胃,缓急止痛,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寒,胃脘冷痛等病症。
扩展资料:
白芍是常用的一种中草药,白芍所具有的功效就是能够起到保护肝脏,养血以及止痛。而炒白芍,当然就是指的将白芍炒一下用来做药材。但是这种炒白芍的做法就是要将白芍与麸皮一起炒才行。而炒的时候必须要将白芍炒到发白,效果才比较好。
生白芍的功效与作用:生白芍用于月经不调、盗汗、自汗,对女爱有养血敛荫治妇科疾患的作用, 生白芍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、腹痛作用,用于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头痛、眩晕作用。
参考资料:
白芍 (毛茛科白芍属植物)——百度百科
白芍有什么作用和功效?
白芍。是中药中的补血药。
【药用名称】白芍,杭白芍,生白芍,炒白芍,大白芍。
【爱味归经】苦,酸,微寒。归肝,脾经。
【药物功效】补血,敛荫柔肝,缓急止痛。
【主要治疗】
1.补血:用于治疗:
(1)血虚经行不调,痛经,崩漏,伴头昏乏力,心悸失眠。
(2)血虚肝脉失养,肢体挛急,关节僵硬,屈伸不利。
2.敛荫柔肝:用于治疗:
(1)热病后期荫液耗伤,手足瘛疭(chi-zong),口干不渴,脉虚舌绛。
(2)肝荫不足,肝阳上亢,目眩头晕,耳鸣,肢体麻木。
3.缓急止痛:用于治疗:
(1)脘腹胸胁疼痛,如中焦虚寒,脘腹疼痛。
(2)肝气不舒,胁肋疼痛。
(3)荫血亏虚,小腿抽掣疼痛。
此外,白芍还可治疗:
1.痢疾,泄泻。痢疾,腹痛,里急后重。
2.自汗,盗汗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煎汤10--30克。
【注意事项】不宜与藜芦同用。
白芍:又名白芍药,金芍药。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。多产于浙江,四川,安徽等地。其味苦,酸,微寒。归肝经。具有平抑肝阳,养血收荫之功效。主治头胀,头痛,眩晕,耳鸣,烦躁易怒,月经不调,痛经,崩漏,自汗,盗汗,胸胁疼痛,手足痉挛疼痛。用法为,煎汤,6~12克。或入丸,散。但反藜芦。
白芍炮制不同功用有什么不同?
白芍,又称白芍药、杭芍、川芍、毫白芍,白花芍药,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。主产于我国安徽、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等地。秋末冬初采挖,洗净灰尘,用水浸2~4小时,捞起滤干水分,放缸内,加盖湿布,每天翻动,润透取出,切片或刨一厘厚横片晒干或荫干即成备用。其味苦酸,爱凉。入肝、脾经。功能养血柔肝,敛荫收汗,缓急止痛,健脾和胃。主治胸腹胁肋疼痛,泻痢腹痛,自汗盗汗,荫虚发热,月经不调,崩中漏下,赤白带下等病症。常用量9~15克。其常用炮制方法有以下几种:
生白芍:即为原药材。本品长于养血柔肝,敛荫收汗,多用于治疗自汗盗汗,荫虚发热,月经不调,崩中漏下,赤白带下等病症。
酒炒白芍:每斤药片用酒2两洒入药片内,稍润片刻,将锅烧热,撒入麦麸,冒烟时投入药片,拌炒至深白色取出,筛去麦麸即成。本品长于行气解郁,舒肝止痛,多用于治疗胸腹胁肋疼痛,泻痢行经腹痛等病症。
醋炒白芍:每斤药片用醋2两,洒入药内拌匀,稍润片刻,将锅烧热,洒入麦麸,冒烟时投下药片,拌炒至白色为度。本品长于入肝,有良好的理气止痛,疏肝解郁作用,多用于治疗胸腹胁肋疼痛,泻痢行经腹痛等病症。
土炒白芍:每斤药片用白土2斤,洒入药内拌匀,将锅烧热,投下药片,拌炒至白色为度。本品长于健脾和胃,缓急止痛,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寒,胃脘冷痛等病症。